更新时间:2018-08-12 08:37作者:三水老师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杨文怿)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一层,偌大的体育场里整齐摆放了十余套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设备,设备周边的黄色围栏及地面上的黄色标志线,将9支队伍的参赛区域清晰划分。参赛队员们围绕着工作站忙碌着,有人负责机械装配、有人负责程序调试,安静有序中隐隐透露出比赛的激烈。
5月10日下午,2016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进行了最后一组的比赛。“我们的比赛从5月8日下午就开始了。”现场裁判为记者介绍,“今年一共来了44支队伍,每队3名选手,分了5个组进行比赛。”44支参赛队,这比去年比赛首次举办时多了8支,可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在高职院校中得到了普及与发展。
一场真刀真枪的比赛
“别看比赛设备不大,但它完全模拟工厂制造单元。工厂里什么样,我们比赛现场就什么样。”比赛裁判长、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教授汪木兰说道。比赛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工作站包含机械手、立体仓库、传送线等、AGV小车(自动导引小车)等部件,学生需将零散的部件组装好,再调试使其正常运行。“这项赛项的出发点是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只有模拟工厂真实生产环境,来一场场真刀真枪的比赛,才能真正检验出学生水平。”汪木兰说。
此时,一名参赛选手向场边裁判示意:“报告裁判,我们完成了项目一。”裁判马上走上前,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核实并计时确认。据了解,今年比赛设置了5个项目,要求参赛选手完成机械装配、电气连接、参数设置、调式编程、自动运行等内容。“今年,我们适当增加了比赛难度。”汪木兰说。参考去年的比赛结果,再考虑到这一年内各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命题组加强了对学生软件设计能力的考察。“因为软件是整个系统的灵魂。软件体现性能集成,它将系统各个单元链接起来,让设备正常运转。”今年,参赛选手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基本都能完成硬件、机械和电器方面的内容。“今年,学生要想获得好成绩,至少要完成4项甚至5项内容,软件设计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从细微处见工匠精神
“我们比赛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汪木兰说。比赛不仅要求选手拥有机械装配、电气连接、软件编程等方面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更要求学生拥有规范的生产操作。“操作规范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层层面面,比如学生进场是否佩带安全帽、工作区域的门是否关闭,使用后工具的摆放是否有序、不同类别的工具是否分类摆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比赛规定的评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