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0 09:21作者:李一老师
上海乡村医生养老金新政策,2016年上海乡村医生涨工资待遇最新消息
上海目前9个区县的1,695个行政村共有1,642所卫生室和乡村医生3,520人,服务人口约200余万。平均每个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2.1人,性别比例基本均衡,平均年龄48.6岁,现有乡村医生中45岁及以上占67.5%,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4.4%,学历很低。
一、身份问题。乡村医生是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这些服务具有公益性,属于公共产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乡村医生仍然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力量。目前上海大部分乡村医生身份仍是农民,他们的收入偏低,退休后只能享受镇保,而实际工作中又以医务人员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这与他们所承担的职能不符。通过调研发现,给人看病的村医不如兽医。因为兽医都有“户口”,属于国家正式编制,而村医却是三无人员:没编制、没学历、收入低。
二、人员短缺。根据上海市规定每个中心村卫生室配备3-5名,每个一般村卫生室配备1-2名具有职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推算,全市应配备4,848名乡村医生,考虑到今后三年到龄退休的乡村医生,2010-2013年累积需补充2,000余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根据我们课题组走访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信息,他们每年需要补充2-3名乡村医生,以弥补现有和到龄离岗的乡村医生的不足,但实际每年只能得到一名乡村医生。封闭和僵化,是导致乡村医生队伍长期达不到优化的症结所在。
三、学历偏低,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有待完善。上海乡村医生整体学历、职称偏低,甚至还有9%左右没有任何资质。从教育培训状况看,30%的乡村医生近两年内没有进行过相关岗位培训。50%以上的乡村医生没有参加过全科医学培训。95%的乡村医生希望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5%不愿接受培训的原因是工作离不开或即将退休。70%以上的乡村医生更愿意到医院等卫生机构培训。
为此建议:
一、加快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
根据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地区的居民应与城市居民一样得到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目前降低标准定向培养新的乡村医生的方法不可取,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及这些人员今后出路也存在问题。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医生作为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应逐步把他们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应落实村卫生室编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下沉至村卫生室,由全科医生或助理逐步取代乡村医生,使村卫生室逐步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正成为卫生院的门诊部,实行真正意义的一体化管理。目前,有的地区已在开展实施,但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尤其是要有属地(村)的相关人才,以保证24小时呼救能快速响应。建议出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标准,3—5年内消除卫生服务的二元结构。同时要推动开展综合改革,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实际本领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