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4 09:12作者:李天扬老师
两会关于职业教育政策,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职业教育提案解读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提出了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目标。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个瓶颈,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
据了解,我国制造业高级技工短缺。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只有1/3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工占到了60%,中级工35%,高级工仅为5%。而德国高级工的比例为35%-40%。从学历上看,德国等先进工业国家很多本科毕业的一线工人,而我国本科毕业的一线工人数量很少。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严诚忠认为,应该有更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培养更多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以崭新的本科生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的模式与机制造就一代新型人才。这是值得称道与为之摇旗呐喊的!”严诚忠认为,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要跳出一些桎梏,比如“仿名校”、“沿袭985、211标杆”等,要走校企合作、课堂与职场衔接、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相融通的创新与特色发展之路。
严诚忠的这个建议与徐小平代表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来自产业一线的徐小平代表认为,职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校企结合。“首先在专业设置上,有关部门应深入调研,做好市场研究,要具有前瞻性。”徐小平认为,一些职业学校理论课的设置没有问题,但在实践上却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严重。“老师应该多来企业看看,学生也应多到企业实践、实习,多接触前沿技术。尽量缩短进入企业工作后的‘适应期’。”另外,徐小平表示,校企结合还可以把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这样既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研发成本,又可以加速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则认为,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缺乏高技能操作人才,即使有再好的设计、图纸,也难以转化为产品。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经验说明,支撑制造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经过技能培训的高素质劳动者。“十三五”期间,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应将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操作人才,作为一项中长期战略发展任务,实施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