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0 09:20作者:李天扬老师
2016年全国两会关于村医工资待遇新政策提案,今年两会关于乡村医生改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更好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会议认为,乡村医生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技能,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对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这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于全国广大农村基层乡村医生而言,无疑带来了巨大福音,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乡村医生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亦称为“赤脚医生”,这支队伍当时极大地促进了广大农民健康状况的改善,连同合作医疗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中国的三大法宝”。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村的乡村医生转入平稳发展时期,乡村医生规范化管理已经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时期,乡村医生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医生队伍却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乡村医生的定性问题、管理问题、年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问题、继续教育问题、报酬和养老保障问题等,这些问题都越来越突出明显,亟待加以解决。
前不久,笔者曾回老家农村,看望生病的乡下大爷,其实大爷也就是老毛病,由于是慢性病加上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尽管有新农合医保,长期到县医院治疗显然也不合适,为了缓解病痛,只有躺在家里,由村里的乡村医生每天到家里挂水吃药,因为与乡村医生都是家族关系,在与之攀谈中,这位算起来是笔者侄儿的乡村医生也敞开了心扉,向笔者诉说他们这一行所面临的困惑、迷茫和期盼。
事实上这位乡村医生的爷爷早在“解放前”就是这一带远近有名的老中医,靠给乡亲们看病支撑起一个大家庭,儿子自小就跟着父亲学医,到了上世纪60年代之后,儿子独揽一面成了“大队”的赤脚医生,实际上还是以中医为主,附近村民有个头痛脑热,经他指点从地里采些杂树枝和草种草根之类熬成汤汁,小毛病基本都可以药到病除,除非遇上大病住院,感冒打摆子之类的常见病基本不花钱,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赤脚医生”的儿子从中医学院毕业,在父亲的坚持下撑起了乡村医生一职,继续为本村和附近村民服务,然好景不长,乡村医生的收入过低,农民看病欠账过多,使得这位孙子辈的小医生一赌气去县城开起了小诊所,家里为村民看病的责任又重新回到父亲的肩上,直到2000年以后,父亲实在老眼昏花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农村经济状况的好转,儿子才重新回到农村当起了乡村医生,而据他说,现在农村里的很多乡村医生都和他的境况差不多,父承祖业、子承父业,然看着乡亲们一家家外出打工办企业,很多家庭盖起了“小洋楼”,有的还买了汽车,唯独像他们这样的乡村医生却“不死不活”,虽然生活不存问题,但经济收入委实不理想,有心撂挑子,但看到乡亲们确实离不开他们这样的乡村医生,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按照他的原话,就是凭良心当这个乡村医生,感觉很没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