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3 09:18作者:王华老师
“如果由学校先组织面试,选出适合本校工作需求的人,再组织笔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校招考教师‘合适的进不来,进来的不合适’的问题。”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二小校长王爱东的这个愿望,有望在近期变成现实。
根据山东省近日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从2016年起,教师既可统一招聘、统一分配,也可按学校组织招聘,同时鼓励探索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这一变化,赢得基层校长“大赞”。
近年来,一些地方教师招聘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权力边界不清、公开招聘工作不够科学、精细,以及考试科目设置和内容不能体现教师岗位特点和职业适应性等问题较为突出,学校用人自主权难以落实,成为基层校长头疼的一大问题。
2015年3月份,山东在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已明确要求增强公开招聘教师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考试科目的设置和内容要突出岗位特点和职业适应性,创新招聘形式等。
在近日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中,山东进一步明确:从2016年起,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有关规定,可以县(市、区)为单位,不分城区、农村学校岗位,统一招聘、统一分配,并向乡村学校倾斜,也可按学校组织招聘。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和任教学科设置考试科目,重点考查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合理确定招聘时间,一般每年3月底前启动报名,6月底前完成招聘。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县(市、区)探索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
这些举措恰恰切中了当前教师招聘中存在问题的要害,尤其是提出“可按学校组织招聘”“采取先面试后笔试的方式招聘教师”,具有明确的改革针对性,有利于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王爱东所在学校去年招聘一名语文教师,50多人报名参加人社部门统一组织的招聘,经笔试后选前三名进入面试,之后确定人选。但等到开学时,这三人都没有报到上岗,原因是他们都选择了其他岗位。
“笔试在先,且整个招考过程没有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人员参与,用人单位不能直接与应聘人员交流,无法了解应聘者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取向,使那些并不喜欢、不适合教师职业的人员直接进入关键的笔试环节,反而让那些热爱教育、有着优秀教师潜质的人才失去了机会。”王爱东说,“如果由教育部门、学校主导,把面试说课、讲课放在第一步,笔试放在第二步,用人单位可直接与应聘人员交流,了解应聘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取向,就可以有效避免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