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11 09:33作者:才子老师
“30万元”“5万元”“6000元”……2015年12月26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中小学,一场助学行动在这里举行。
冬日的暖阳洒在操场上。几张课桌临时搭就的会场里,10多家当地爱心企业、数名爱心人士、团省委青基会工作人员等,纷纷举牌捐资。
这已是2004年共青团咸安区委第十二次为贫困学生募捐。在整体经济情况并不发达的咸安区,团干们原本期待,能募捐到100万元。结果显示,一上午累计筹得了150万元!这些钱,将发放至纳入咸安区346户因学致贫、精准扶贫数据库的困难家庭子女,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真诚感谢大家,感谢社会各界的无私大爱!”募捐结束,团咸安区委书记陈雪飞鞠躬致敬。台下的3名团干,也跟着舒了一口气。
为了这天的这场活动,只有4个人的团咸安区委,足足筹备了半年时间。而这半年,筹备工作的首要任务,即“四处化缘”——筹钱。
从2004年起,团咸安区委启动实施希望工程助学圆梦行动。在团干们的印象里,最初的几年,捐资助学社会氛围尚不浓厚,几个人四处跑企业,吃“闭门羹”是常事。
早前,一名前任团干的经历,让大家记忆深刻。
为争取当地一家大型企业捐资助学,这名团干跟企业负责人约了五六次,均被婉拒。可是,眼看着贫困家庭孩子们新学期报名的日子越来越近,抱着“再试试看”的想法,这名团干直接来到这家企业,一直等到凌晨,终于与企业负责人见上面。最终,这家企业捐资2000元,资助了1名困难学生。
“不能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伴随着共青团“希望工程”的逐年推进,这样的共识,已融入进团咸安区委一任任团干们心底。
2015年7月,助学行动再度启动。结合全区精准扶贫工作,4名团干全部出动,通过学校、村和困难家庭实地走访,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建立档案资料。随后,带着贫困学生资料,团干们一家家跑企业,一共联系了20多家,最终,10多家企业表示将参与献爱心。
在陈雪飞看来,现今,“化缘”情况虽也并非全部一帆风顺,但随着公众对“希望工程”工作的逐步了解、社会乐善好施氛围的逐渐浓厚,“比起以往,要容易多了”。
“首先得先见上面,拿出诚意打动对方,在对方不太为难的情况下,再一次次对接、确认。”说起“化缘经”,团区委副书记陈剑兰这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