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1 07:23作者:王华老师
就在上个月,吉林省长岭县实验小学优秀教师邢敏、高建玲被派到邻近的长岭县前七号中心校去送教半个月,主要任务是帮助这所乡村小学语文教研组解决中高年级语文阅读和低年级段儿童识字教学的教研困惑。经过半个月的“耳鬓厮磨”,长岭县前七号中心校语文教研组的两位教师豁然开朗。然后,作为师傅的邢敏、高建玲功成身退,重新回到自己的学校上课。
像邢敏、高建玲这种跨校送教的情况,在长岭县已经变得非常容易。这一切,皆源于该县已经进行了5年的大学区制改革。
长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271所中小学中,农村学校占96%;5000余名专任教师中,农村教师占91%。在2012年之前,想调动一个教师跨校上课半个月,那是校长们几乎不敢想的事。
这一切,在2011年末发生了改变。当年,长岭县作为全省10个实验区之一,承担了“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实验任务。校际之间那堵看不见的围墙拆掉了,几所学校组成一个大学区,教师流动变成“自己家里的事”,一切都变得流畅、高效起来。
成立大学区学校“变大了”
长岭县按中小学两个系列将全县学校划分为12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根据师资状况、办学条件、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进行组合。每个大学区内确定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作为基地校,其他学校为成员校。基地校校长为大学区区长,其他成员校校长为副区长,每个大学区选派一名县进修学校部主任以上业务领导担任常务副区长。各大学区以学区为研培活动单位,以区长联席会为基本组织管理形式。
大学区内,资源共享,理念共享,策略共享。每学期年初,各大学区召开学期联席会议,各成员校提出各自学校发展目标,联席会议集中研讨后,结合整个学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既有共性又保留个性的学年工作计划和发展方案。
教师们明显感受到了大学区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大学区下,一所所“小”学校瞬间变“大”了,共同参与研培的同伴也增多了。正如三县堡中学教师李继文所言,“以前我们与其他学校的关系是‘附近、接近不能走进,看到、知道不能用到’。实行大学区改革后,学区内6所学校成了一所大学校,一下子多出好几百名同事来!”
而最受益的显然是学生。一些偏远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运动会、音乐节等活动。实行大学区改革后,学区内的各种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都统一组织统一步调。学区会让各成员校分别承办各种大型活动。今年六一儿童节,地处偏远的长岭县海青中心校的几十名学生全部来到县实验小学参加节庆活动,这些孩子大多数还是第一次进城。学生家长激动地说:我的娃也到城里学校开眼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