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5 09:21作者:李一老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文源认为,落实“十三五”期间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与“规范”并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需努力破解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亟待破解的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和经费来源渠道三大难题。
“民办学校的产权制度不明问题在教育法、高教法和本次教育法律一揽子修正案(草案)中基本没有涉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五条、三十六条明确民办学校存续期间的‘法人财产权’,第五十九条明确民办学校终止时的债务清偿顺序,对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只作了‘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这一原则且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导致‘民办学校举办者或出资人对民办学校拥有何种合法的财产权’模糊不清。”王文源说,这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难以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源真正进入民办教育,难以落实对民办学校资产的监督管理责任,难以界定有关各方对民办学校资产的法律边界,也难以真正落实对民办学校的鼓励扶持政策。
“所以,无论从过去的实践看,还是着眼于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都应当在法律层面上对民办学校的产权作出适合我国实际的制度安排,这也是民办教育获得更高水平、更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王文源认为,一直以来,民办与公办有区别的人事制度,严重制约了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影响了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这既需要国家层面加快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也需要破解公办、民办学校人事制度的‘双轨’制,尽早实现‘并轨’。”
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还远不止这些。事实上,过去30多年来,不论哪种办学模式的民办学校,社会捐赠、举办者实际投入、政府资助和学校其他产业开发等渠道的经费来源很少,民办学校基本上都依靠学生学费收入滚动积累发展和维持学校的运行,此外就是通过银行或其他方式举债运行,以学费收入还债。王文源认为,无论哪种形式,都会导致民办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教育教学经费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经费不足。
“十三五”期间如何破解?王文源建议,从政府层面看,一方面可采取有效措施,开通民办学校通过社会捐赠、举办者投入、政府资助、学费和学校其他产业开发等筹集办学经费的多种渠道;另一方面可通过法规建设、制度完善,规范民办学校的资产和财务管理。同时,在实施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下,做好对新制度实施前存量民办学校财产权界定的过渡性安排,并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开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