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8 10:35作者:王华老师
做了两年多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局长,赵彬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师生的精气神提升了。每当提及此,赵彬总笑得合不拢嘴:“教师有尊严地教,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这正是改革的初衷。”
记得刚到任时,赵彬去各学校调研,不打招呼地走到一所镇初中,推门一看,教师在讲台上上课,底下却睡倒一片学生。校长无奈地解释:这些学生不但不听课,还经常翻窗逃学。学校只好妥协,允许学生上课可以不听讲,但不能扰乱课堂秩序,更不能逃学。赵彬绕到教室外一看,发现窗户下竟然被逃学的学生踩出了一条不长草的小道。
这条“逃学小道”横亘在刚上任不久的赵彬心里,令他寝食难安。这样的教育状况还有没有可能改变?山区教育“脱困”的路又在哪里?
生本教育让融水摘掉教育贫弱的“帽子”
融水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县,教育条件艰苦、观念落后、师资匮乏。
尽管这些年融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但一些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教师培训难以突破固有模式,教育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满堂灌严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成绩好一点儿的学生都想办法往城里的学校跑,教师职业倦怠明显,不少校长感觉颜面无光,山区教育难以为继。
2013年10月,赵彬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第26期教育局长培训班,其中一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有关生本教育的报告,让他顿时豁然开朗。生本教育理论就是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必须从控制生命转向旨在激扬生命的教育过程,把教变成学,通过生本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再造,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最合理的通向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学习途径,进而在充满主动的“活的教育”中取得优秀成果。
回到融水后,赵彬立即组织了生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一个月后,赵彬率全县中小学校长到生本教育发源地广州取经。刚开始,历经多次“雷声大,雨点小”教改的融水校长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听课,但当生本理念创造的教育奇迹案例一个个摆在面前时,校长们开始跃跃欲试了:“课还可以这样教?学校还可以这样管理?”在接下来的大讨论和头脑风暴中,融水的校长们渐渐达成了共识:要用生本理念突破苗山教育的现实困境,找到一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改新路径。
此后,融水县陆续派出13批校长、教师800人次,到广州等地学习、体验,还邀请生本教育团队两次到融水开展培训。同时,全县成立各层级各学科改革科研团队,确立实验学校和班级,形成联动教研,加快点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