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16 17:13作者:李一老师
清华大学今天公布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从今年秋季学期2016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为等级制形式,将不再出现百分制。
该校副教务长郑力表示,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不是简单地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这是教育教学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它更像是一个“扳手”,要撬动整体改革,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释放学生活力,促进多样发展。
引入等级制成绩体系,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根据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成绩以A+、A、A-、B+、B、B-、C+、C、C-、D+、D、F形式记载。其中,获A和A-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人数的20%,获得F(不通过)的学生比例则不设要求。
这项改革历经5年,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访谈,对近20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评分和评价体系进行调研,最后综合形成这一改革方案。
由20名本科生自愿申请组成的本科生教学咨询委员会参与了前期调研,该委员会主席、清华美院大四学生卢森告诉记者,他们调研发现,百分制的评分方式过于细化,基于细微分数差异的竞争,加剧了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观。
“在教育理论上,无法证明百分制和等级制的优劣,采用哪种制度,一定是基于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业状态。我们采用等级制本身意味着,学校鼓励学生弱化对学分绩的追求,将课程选择的着眼点重新放回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上。”郑力指出,“只有这样,才能给‘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打下基础。”
为了给学生在选课中更大的自由,解除学生在选择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课程时的后顾之忧,改革方案还允许学生在部分课程上自由选择等级制或通过制,选择通过制的课程成绩将不计入学分绩。
“放权”院系量身定制,活用多元评价体系
“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建立更加凸显个性化、人性化的多元评价体系。”郑力说,根据多元评价体系的设计,除了全校统一计算的“必修课学分绩”“必修限选课学分绩”和“全部课程学分绩”以外,各院系可根据实际需求量身定制。
由于在推研、评奖、出国交流等方面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规定和侧重点不一样,各院系可向学校注册中心提交所需学分绩种类。郑力认为,这就好比原来只有一把尺子度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当尺子多起来以后,间接地弱化了学分绩的度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