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7 08:42作者:才子老师
上海高考改革,终于全面铺开。
去年9月,上海版高考改革方案正式亮相。今年4月24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这份上海高考改革的细化配套方案,在经过今年2月份的公开征求意见之后,终于出台了。
上海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改革方案?
长久以来,社会对现行高考的意见颇多: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忽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但另一方面,如果真的破除单一的总分录取标准,一些公众又心存疑虑:这还“公平”吗?这决定了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而上海、浙江两地正是被中央赋予了探索改革路径的重任。在综合公平性、教育科学性、社会接受程度、高中的教育连续性等基础上,在有限的改革“可行集”中,上海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重要细化方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首先,就前者来说,就是除语、数、外仍是高考统考科目外(其中外语最多可以考两次),学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这6门中,自主选报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所获成绩再折算入高考总分。
有人或许会说:这不就是调整一两门高考状元多少分吗,算什么改革?不是的。一者,这打破了过去的文理分科的泾渭分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在6门学科中任选3门科目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形成文理交叉。二者,3门自选科目将以等级性考试成绩形式呈现在高校面前,打破以往高校只能参考1门“加一”科目的僵局,有助于引导不同高校依据自身办学特色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科目要求,撬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招生改革。
也可能有人认为目前的改革方案“步子迈得太小”,比如,既然改革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为什么外语考试最多只准考两次,为什么不像托福、GRE那样放开N次考试?其实,如果不限制考试次数,可能会诱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考试、“刷分”,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决策部门其实已进行了反复斟酌。
其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则是改革的另一只手。
上海将建立统一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它不是那种主观性强、内容缺乏“区分度”的学校评语,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可验证的、方便高校招录时筛选的真实记录。它包括:学生的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其中包括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累计时间等等);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除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基础型课程成绩,还包括学生的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习经历,以及通过相关管理部门严格审核的荣誉称号等);身心建康与艺术修养(包括参加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经历及表现水平等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要指高中生在学校指导下的调查研究、社会实践、创造发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