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19 08:30作者:王新老师
如果说教育是一个装满水的木桶的话,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就是其中一块短板。清华大学此前公布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在获得保送资格、自主招生名额以及高考加减分优惠政策时,农村的“寒门子弟”处于劣势,城里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了7成。
针对于此,清华、北大等名校制定农村学生特招计划,这对广大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也是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必要纠偏。但是,从长远来看,要彻底改变农村教育面貌,不能止于重点大学优先录取,而要切实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一道奇怪的风景是,城市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超编超员,教师们还在削尖脑袋往里面钻,而贫困地区“求师若渴”,骨干教师不断流失,公办教师不愿意来。还在靠老教师甚至代课教师支撑着农村教育的希望。
要改变贫困农村的落户教育面貌,相关制度设计应考虑得更加周到。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把教育投入用到刀刃上,完善相关教育教学设施;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投入与绩效工资政策向贫困地区与薄弱学校倾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与薄弱学校学生学习条件与教师待遇,实现教育起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