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18 08:28作者:李一老师
试点现代学徒制,国家从制度架构层面理顺技能人才培养流程中的责权利关系,有助于从根本上调动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积极性。
■王寿斌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表示,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各地要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工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中国教育报》12月15日)
最近几年,呼吁实行现代学徒制的专家建言此起彼伏,针对现代学徒制的专题研究从未间断,各地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实践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教育部层面向全国发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召开专门会议予以推进并提出统一要求却是史无前例。
由民间倡议变为政府指导意见,由专家研究变为国家发展战略,其质变过程蕴含着国家对多年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反思和对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构画,是集实事求是与科学发展为一体的重大决策。
多年来,得益于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企业行业的大力支持,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的重振起步,到上世纪末职教办学条件的重点改善,从新千年职业院校的规模发展,到近十年着力夯实内涵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一步一个脚印,年年都有新突破,对经济增长、社会繁荣、科技进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的办学水平和发展方式仍然满足不了促进产业升级、社会转型、科技创新的时代要求。突出表现在校企合作没能真正落到实处,校企融合还不够深入,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单兵作战甚至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差距较大,尤其是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后劲“缺肥少力”,这样不仅制约了学生的终身职业成长,更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声誉和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职教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中国制造品质的提升和“中国智造”进程的推进。
放眼全球职业教育,英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各种育人模式、办学机制各有千秋,其成功无不得益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