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9-19 23:44作者:三水老师
万万没想到,新华书店里竟然有这么多的书……那时的书店,不像如今这样的“超市”,书虫们尽可以徜徉其间,像吃货扑倒面包上似的随心所欲,必须看准了一本书再求店员取。我是直到将那位女店员快要惹恼了,才不得不被父亲生拉死拽出来,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好在,抱了一大摞新书。
从此,天天盼着再去县城。不为别的,就为逛逛新华书店。
那次新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舍昼夜、见缝插针地读,正被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爱情感动得稀里哗啦时,一位当干部的表姨来家看到了,惊慌失措地告诫我母亲:“孩子才十来岁,就抱那么厚的外国书看,会学坏的。听说那书里面有男女……不健康的东西哩!”
“不健康的书,新华书店还卖吗?”我一句话,顶得那位表姨直翻白眼。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家陆续开禁了一批“老书”,其中就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且,广播、报纸还有老师,都号召我们向英雄的保尔·柯察金学习呢!该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更令我无比敬仰,从那时起,我就发誓要当一名伟大的作家。
从那时起,我痴迷地读所有能弄到手的书。比如《牛虻》《红岩》《林海雪原》《战斗的青春》《野火吹风斗古城》《青春之歌》《苦菜花》《朝阳花》《迎春花》《艳阳天》《闪闪的红星》《海岛女民兵》等等,四处搜寻,书店里买不到的,就找别人涎皮涎脸地借,甚至偷偷拿出家藏的铜钱、古董换。为了看一本书,人家提啥条件都答应。为了读书,不惜废寝忘食,耽误上课和自习,常常被老师在课堂上连人带书当众提起,训斥、罚站。中学毕业,我就装了一肚子的“闲书”回乡,劳动务农。及至长大成人,文化开禁,我看书就有了挑挑拣拣的余地。外国的,如《悲惨世界》《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朵夫》《傲慢与偏见》《茶花女》《简·爱》《百年孤独》《战争与和平》……中国的,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家》《春》《秋》《子夜》《骆驼祥子》《围城》《三家巷》《创业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