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1 09:30作者:李天扬老师
辽宁地理位置: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辽宁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异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辽宁冬季漫长,1月份最冷,最低气温在零下三十几度。
敲黑板,划重点:
区域地震地质条件
辽宁地处华北断块区北部,由辽东断块隆起带、下辽河-辽东湾断块凹陷带及辽西断块隆起带组成。中国东部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北延带纵贯全省,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新构造运动在省内东部和南部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差异性升降运动,断裂新活动,伴生岩浆喷溢、温泉出露和地震活动
地震活动
辽宁省是中国东部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据现有地震资料统计,从公元2年至2001年共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2次(7.3级1次,6~6级2次,5~5级29次)。
辽宁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呈周期性起伏变化,显著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相互交替,并与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周期相对应。历史上辽宁曾出现过3次地震活跃期,即1855~1861年在辽东半岛金县-营口间出现的第一次活跃期,6年间共发生4次大于5级的地震,最大震级是1861年7月9日的金州6级地震。此后,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至本世纪40年代,在辽东半岛两侧又出现一次活跃期,1940年在熊岳发生5级地震。1944年在丹东南海域中发生6级地震。1945~1964年地震活动转入第二个平静期。第三次活跃期是以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为代表的地震活跃期。之后,1988年在彰武发生了4.8级地震,1999年在岫岩发生了5.4级地震
辽宁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规律性不强。但亦有几个相对集中的带和区。陆地上最重要的一个条带是沿北东向郯-庐断裂带的东侧,从辽东半岛南端至辽北昌图县的地震带。辽宁历史 上以及现代的较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特别是金县、新金、熊岳、营口和海城地区是这个带上地震活动最强的地方。另一个有较多地震活动的地区在辽西,特别是义县、阜新和辽宁与内蒙交界地段,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不过,在这个地区除朝阳、义县在历史上各发生一次5级地震外,基本都是小震活动。
辽宁附近海域地震有两个较为集中的地方,一个是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海域;一个是在大连西偏南的渤海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