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8 16:18作者:李一老师
中国制造的困境与突围,装备制造绿色发展
现在我们的制造业和竞争对手已经很接近了,没得学,人家也不让你学了。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近日说。
8月2223日,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在南宁召开,此间,与会代表无不表露出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前景的担忧。李北光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再回归战略,发展中国家也利用他们的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使中国制造面临双向挤压。此外,中国制造业工资水平在过去十年已经上涨了2.7倍,人口红利、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对高技术依存度高的短板也逐渐显现。李北光介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虽然超过了美国,但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高端设备、高技术服务、原创设计明显不足。他以方兴未艾的机器人制造为例,中国生产中端机器人采购国外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已经占到了总成本的75%,高端机器人采购国外的零部件的成本还高于同类机器人整机价格。
中国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对制造业前景也并不乐观,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重,经济形势会更加困难,制造业也进入了脱胎换骨、转型调整最困难的时期。他同时提醒,未来,随着印度政治制度和基础设施拐点性进步的出现,近4亿年轻人口将参与国际分工,届时,中国的低端优势会彻底终结,世界留给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时间只有三年到五年。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发言中也指出,目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加快了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制造业已进入结构深入调整时期。
面对来自世界的挑战,中国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并没有动摇。辛国斌说,制造业是经济的主体,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石,中国已经制定了制造业三步走战略,力争到建国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作为该规划的主要执笔起草人,李北光介绍,规划的各项措施旨在解决制造业自身瓶颈、关键共性问题,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
就如何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李北光认为,中国需要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在国家层面加大公益性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帮助企业迈过核心技术创新这道坎。他表示,到2025年,中国将建成40家左右工业技术研究基地,专门帮助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大企业也要做推进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实的先行军,发展实体经济,瞄准先进技术、先进产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辛国斌说。
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在论坛上也呼吁,制造业企业要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在核心技术、标准制定、价格和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在高端技术上抢抓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