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2 13:51作者:李一老师
不久前,浙江一位叫陈奕敏的家长写下《被网游毁掉的孩子》一文,发表在《新华每日电讯》上,经诸多网络媒体转载后引发关注和讨论。也许没有亲身体会,无法想象网游对一些青少年的摧残有多么酷烈。投书媒体的陈奕敏曾经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被一种痛楚和不安纠缠:儿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甚至因为常年玩游戏,被消磨得体重不足百斤,连续3年在征兵初检的第一关就被淘汰出局。陈奕敏努力了10年,才等到儿子从网游中走出来。
另有媒体报道,四川省泸县一名17岁少年为了玩手机游戏,竟然蒙面持刀入室抢劫邻居。当抓捕他的警察找到他时,他却对警察大吼:“你抓我可以,等我把游戏退了!”正是读到这则新闻,让陈奕敏再一次看到了“深受游戏之害的,绝不仅仅是我的孩子,而是一个年代的孩子”,于是向媒体表达“希望网络游戏商们有所反思”的心声。对此,许多媒体刊文讨论网游之于青少年利弊的话题。
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游戏对部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外部压力和干扰,已成了一个必须正视和应对的问题。多少年来,主流舆论虽然不断呼吁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随着技术进步和网络游戏的升级换代,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反而变得更大。为了让青少年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从国家到家庭一直重视社会环境的净化,如不允许中小学周边200米范围内设立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不允许中小学校园内及校门周围设立烟草零售点、彩票投注点等。这些措施都体现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心。但控制网游对青少年的影响,却不像管理网吧那样简单,至今还没看到十分有效的办法。
究竟谁该对这个问题负责?至少目前尚无一个担负终极责任的主体。因此,很多家长往往是把希望寄托在网络游戏商身上,希望他们反思自己的商业行为。网游商确实应该反思,以市场的逻辑来看,网游商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很正常,但从企业公民的角度看,一个公司尤其是大公司,理应把自己的商业成功与社会健康、公众福利密切联系起来,进而全面考虑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最近马云在谈到阿里要不要做游戏时表示,阿里做游戏的话不是因为钱,而是应该为老人设计有意思的游戏,做一些跟教育、跟孩子成长、跟文化有关系的游戏。希望所有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自觉不太现实,要想让网游商都担当起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监管、舆论和网游受害者的自救,一样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