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14:41作者:才子老师
9月7日下午,由复旦大学主办、甘肃省卫生厅协办的西部发展高峰论坛医学分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和甘肃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围绕西部中医药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中医应该走向世界
在医学论坛上,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以中医走向世界是各国人民之福为主题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对中西医学的观点。
刘维忠说,对中医的认识,首先是整体观念,中医更多的讲宏观和整体,西医则强调微观和局部,各有各的优势。如果形象地比喻说,中医就像是望远镜,远远的看方向正确,局部不清,是模糊的整体;西医是放大镜,虽然局部清晰,但是整体不清,西医也有很多独到的地方,这也是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
刘维忠举例说明,中医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并拟定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时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西医则对确定的疾病不论人体、人种的区别一律采取相同药物和措施治疗,这样容易产生耐药性,甚至产生超级细菌,这是西药制剂的单一性和同病同药相对不变的治疗原则造成的。
刘维忠还围绕中医辨证论治、天人合一健康观以及近年来甘肃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所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作了介绍。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胡金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董竞成教授等专家学者,也分别就国内外创新药物研发之现状与对策,中国传统医学基本结构和物质基础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据了解,从2012年甘肃省与复旦大学正式开展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医学、决策咨询等领域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此次,西部发展高峰论坛在兰州举行,也是复旦大学加深省校战略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推荐阅读:中医的发展历程!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中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