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9 10:49作者:李天扬老师
山西最大民企的家族式衰落,负债百亿
海鑫集团是山西最大民营企业,也曾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
时间回溯到1987年,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以集资的40万元在山西省闻喜县建起了一家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在李海仓精明的管理和运作之下,海鑫集团几乎是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不断扩张,形成了在闻喜县东镇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型钢铁集团,2001年底,拥有总资产30亿元,经济规模跨入全国钢铁企业前20名。
转折点起始于2003年1月22日,当时年仅48岁的海鑫集团掌舵人李海仓在自己的集团办公室遇刺身亡。28天后,李海仓之子不满22岁的李兆会被迫从国外中断学业,回国接掌海鑫集团。
儿子和父亲有很大的不同。据在海鑫集团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绍,李海仓精明能干,眼光长远,又善于和各种人交往,在世期间,和当地官员经常来往,把政商关系处理得头头是道。
而李兆会则不然,这个不满22岁的小伙子具有留学背景,虽然执掌海鑫集团却似乎并不喜欢实业,而热衷于资本市场。
有当地海鑫集团的工人表示,李兆会成为董事长后,鲜见他到工厂巡视,倒是李海仓的五弟李天虎显示出企业管理的才干。在叔侄俩发生矛盾之后,李天虎被赶走,海鑫的局面更加每况愈下。
李兆会在十年间投资了不少股票,唯一的亮点是民生银行,其他的基本乏善可陈。十年间,李兆会买过民生银行(600016.SH)、兴业证券(601377.SH)、光大银行(601818.SH)、山西证券(002500.SZ)等股票,入股民生人寿、银华基金等金融机构,还在二级市场涉足新能泰山(000720.SZ)、万向德农(600371.SH)、益民集团(600824.SH)等股票的买卖。
李兆会那么年轻就执掌海鑫集团,完全是他爷爷做的主。一位当地企业界人士称。李家兄弟6人,李海仓排名老三,是李海仓的父亲李春元一锤定音,理由是子承父业,庞大的企业交到了李兆会手上。
停工前的最后一年多,李兆会已经不再信任他的叔叔们,而是安排他的妹妹李兆霞管理海鑫集团。不这样安排倒好,这样安排最终让海鑫集团彻底倒下。这位当地企业界人士称。
有人士称,实际上,在海鑫走下坡路期间,很多亲近的人都在忙着为自己赚钱,没有人再顾及企业利益,而这种情况在李海仓和李天虎执掌时是不可想象的。
最终海鑫集团倒下了,成为家族企业传承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当地不少企业界人士感叹,如果当初海鑫集团传给李海仓的兄弟而不是涉世不深的儿子,企业情况可能就不会这样。
从另一个侧面,钢铁行业经济环境的恶化也成为加速海鑫集团倒闭的原因。
2016年钢铁行业就已经进入寒冬,2016年依旧如此。据中钢协统计,1~4月份,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70亿元,同比下降15.76%;实现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增亏14.54%。其中,主营业务实现利润-137.8亿元,同比增亏117.41%;亏损面为45.54%,比上年同期扩大5.9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