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21 16:42作者:李一老师
近来一份名为《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在微信朋友圈内热传,很多人开始对照这份表计算自己的退休时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份表不是真的。
金维刚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较稳妥的方案,大约每三年提高一岁。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在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建立缓冲的机制,尽量减少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按照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今年初对外公开的时间表,人社部会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争议的公共政策之一,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高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均是反对者众,赞成者寡。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是中国应该走的一条路,但也有很多学者担忧延迟退休会将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虽然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大家众说纷纭,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弹性不要刚性”。金维刚也表示,会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不实施一刀切,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收支矛盾倒逼延迟退休
最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剧迫使政府加快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基金运行的情况来看,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抚养比上升:退休人员迅速增加,承担缴费在职的人员所占比重相对减小。
抚养比是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镇职工退休年龄过低是制度抚养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对本报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既可以增加保费收入,又可以减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双向正面影响制度的财务状况,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的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已经有60多年没有修改过了。上世纪50年代规定退休年龄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到改革开放之初时,劳动保险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个人工作,一个人退休。到今天,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达到73.8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为3∶1,但退休年龄却一直没有改变。
不仅如此,提前退休的问题也非常严重。除了国企改革时数以千万的提前退休人员以外,还有一些特种工种是政策允许提前退休的,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数在增加。金维刚说,当前“未老先退”的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目前中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4岁。
有地方社保局长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养老金11连调,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工资已经出现了“倒挂”,退休的比在职的每个月还要多拿几百元,所以以各种方式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员大增,凡是与特殊工种有一点关系的都会来申请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加剧了基金收支的不平衡,因此有一些专家也认为,当前首先堵住“提前退休”的口子,之后再延迟退休年龄。从目前一些机构制定的方案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将是一个一揽子的计划,在所有人都会延迟的前提下,分人群来制定不同步骤的延退方案,用很长的过渡期来实现同龄退休。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上周公布了“社科院版”的延退方案,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金维刚说,延迟退休是我国借鉴国际上应对老龄化通行的做法,以促进养老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缓慢过渡的政策,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民众不赞成延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