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24 16:23作者:王新老师
2016年营改增账务处理及经典案例.营改增对服务业的影响
(一)降低了现代服务业的税务负担
在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之前,服务业企业在采购环节缴纳增值税进项税额,实现营业收入后,服务业企业按其营业额缴纳营业税,由于在缴纳营业税时无法抵扣采购环节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因此服务业企业既替供应商缴纳了增值税的进项税,又缴纳了按自身营业额全额计提的营业税,这就导致了服务业企业重复纳税问题的出现。因为重复征税的存在,服务行业的实际税率也远高于营业税税率5%。服务业的税负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营改增税制改革试点之后,试点范围之内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始缴纳增值税,这就能够在实现销售之后,缴纳增值税销项税时抵消掉先前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消除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实现结构性减税,尤其是降低上下游产业链条上的税务负担。例如上海市实施营改增1年,共计减税达两百多亿元;厦门市营改增试点7个月,企业累计减税3.57亿元;截至2014年4月底,北京市营改增总减税379亿元,试点改革企业税负下降42.7%。
(二)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脱离
现代服务业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这些行业提供的服务有利于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的发展,是工业部门发展的助推剂。此次营改增首批试点的服务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在营改增之前这些行业缴纳营业税,生产型企业购入这些服务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制造业更倾向于发展为“大而全”或“小而全”的企业,即将服务部门内化而不是外化,这就不利于现代服务业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
“营改增”试点之后,从税制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将服务业内化的问题,不少企业开始主动将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务转为向外部发包,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逐步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2012年上半年,上海市就有“上海电气”、“上海汽车”和“上海华谊”等25家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实施了主辅分离,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总而言之,营改增试点打通了第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加快了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