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3 13:20作者:王华老师
暑期将至,如何预防未成年人溺水成为舆论关注的公共话题。针对这一问题,秀洲区公安分局水上派出所所长吴卫祥做了一个详细调查,结果显示:仅在秀洲区,每年暑假都会发生六七起未成年人溺亡事故,其中超过80%的溺亡事故,对象都是新居民子女。
伴随着暑假的年年往复,溺水新闻似乎也成了“四季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隔三差五都能看到类似的悲剧。相比就事论事的报道,应该说,吴卫祥的这一调查更加让人不安。毕竟,当我们努力地在求学、就医、找工作等方面,为新居民提供更优质、更均等的服务之时,如果因为忽略了溺水这个问题,进而导致其生命的陨没,那么,我们所有的努力就失去了意义。
说起来,新居民子女溺亡比例居高不下,原因无非是不谙水性、不熟悉涉事水域情况,或者没钱去收费的游泳场馆而被迫“野游”等等。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病灶”在哪里,却始终拿不出对症的“药方”予以根治,任由其年年“复发”呢?
毫无疑问,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对于新居民子女的溺亡事故,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另一方面,面对新居民子女的游泳需求和室内游泳池的不少花销,他们也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此时,政府就有责任、有义务解决这个难题。事实上,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乡镇公共游泳场所的建设,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一些地方也已有了相关的探索。比如,海宁一些乡镇建设可拆卸游泳池的做法,就曾获得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肯定。这些经验如果能够及早在全市其他地方推广,对于减少溺亡事故,尤其是农村地区和新居民子女的溺水比例,无疑将发挥积极作用。
最近,市体育局向全市征集健身公益培训站和志愿者,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意。一方面,它能够避免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带来的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已有资源,促进人际间的互帮互助。我们希望,这其中能够包括免费的游泳场馆和教授游泳技能的志愿者。毕竟,嘉兴作为水乡,会游泳是每一位居民必备的技能,作为新居民,尤其需要加强,如此方能更好地助力他们“入乡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