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5 02:27作者:三水老师
我参加工作,当时正是应试教育如火如荼的时候,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也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实行统考统评,然后根据学生考试分数给教师排名,学生成绩与教师的奖金、评先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这种单纯用分数高低来评价老师的做法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屡禁不止,师生关系紧张;教师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整天疲于奔命,却谈不上有什么专业上的发展;同事之间关系紧张,有老师为自己所教成绩比平行班级高而沾沾自喜,也有老师为学生分数低而焦虑不安,厌学厌教情绪普遍存在。正是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我对“通过加重学生负担追求高分数,仅凭分数高低来评价老师”的做法深恶痛绝,这么多来,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努力做到洁身自好。
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老师们为什么会挤占音乐、美术等科任课?为什么要多订一两份练习册?为什么要频繁地进行考试?
这些举措,在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难道不加重教师自己的负担吗?调查中也发现,这是教师们多来沿袭下来的习惯,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有这样约定俗成的习惯,原因就在于老师们相信:大量的“量”的积累,会使学生“熟能生巧”,获得高分。在还没有找到比增加负担更好的方法之前,当然会乐意去做。另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不管是激还是教师,在学生的成绩面前,似乎总是得不到满足,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当下的升学机制和各方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对学生成绩无限制提升的期望,对于分数,永不满足。为了能再提高几分,就不惜多挤占些时间,再多做些卷子。
、分数是否等同于教学质量?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否”,可是现实的逻辑却是:“只有分数才是硬道理”,成绩不理想,后果很严重,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会使老师很紧张,整天会为如何提高分数绞尽脑汁,只要能够提高分数,“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有若干教学经验的老师不难发现,这个抓住老鼠的好猫其实不难找到,现实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就是大量挤占时间,大量练习,频繁考试。借用《卖油翁》里的一句话,就是“无它,唯手熟尔。”
、学生分数是否等同于教师的执教能力?
其一,学生的成绩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学生的基础、智商、考试时的心理、情绪;激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课外辅导情况;学生所在班级的班风、学风等等因素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