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1-23 10:39作者:李一老师
消防部队改革最新消息:消防员职业化应进入改革议程
今年年初,哈尔滨一处仓库发生大火,在救火过程中楼房坍塌,致使五名消防战士殉职。然而大家沉痛地发现,这五名消防战士全是九零后:年龄最大的不过才23岁,最小的才18岁零5个月。同样令人沉痛的还有一组数据:
“2014年5月1日,上海徐汇区一居民楼发生火灾,在救火过程中,两名九零后消防员钱凌云、刘杰牺牲。2014年2月4日,上海宝山区一厂房发生火灾,两位九零后消防员陆晨、孙络络不幸牺牲。2013年1月1日,杭州市萧山区三名消防官兵救火不幸牺牲,年龄分别为27岁、21岁和19岁。从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我国牺牲在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
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一处仓库发生大火,在救火过程中楼房坍塌,致5名消防战士殉职。这些殉职的消防员都是90后,年龄最大的也不过1992年出生,年龄最小的赵子龙1996年出生,去年9月份刚刚入伍,而在入伍不过4个月之后,他进入最危险的火场,并不幸牺牲。
英雄壮举让人感动,但人们也在疑问:18岁的消防员还是刚成年的“大孩子”,让他们进火场,这合理吗?甚至有媒体发问:“入伍4个月就进救火场,他真的准备好了吗?”消防员的献身精神固然可歌可泣,但如何在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减少伤亡,也值得思考。
年轻、没有经验、但却一往直前——几乎成了牺牲消防员的三大标签。
而当时许多媒体都进行了反思呼吁:“我国消防员主体为现役武警官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服役多年的消防员刚累积了一些实际经验,就得退役,新来的消防员则是经验全无。许多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消防指挥官由于不能获得晋升,往往在黄金从业年龄离开了这一行业。近年来出现的合同制消防员,也属于“临时工”性质,人员流动频繁。这样的现实下,消防员的职业素质堪忧。”
相比国外消防员,我们的确不够专业:“而在国外,消防员基本上都走职业化之路。在英国,专门设有消防学院,从新入职的消防员到地方消防官员都需到学院接受培训。日本建有56所消防学校,队员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训练,才能成为合格消防指挥员。而各国对于消防员都有优厚的福利薪酬制度,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消防员队伍,如美国从业5年的消防员比大学教授工资还高。”
于是,无数人在为这些年轻英雄逝去扼腕痛惜之时,都在反思当前我们消防队伍在职业化建设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
其实早在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也发生过一次跟哈尔滨类似的火灾,也是楼房突然坍塌,将消防官兵埋压。当时社会舆论跟现在一样,对消防体制进行了反思,纷纷呼吁消防员“职业化”。
这背后还是一个消防队员职业化的老问题。
消防,是一门高度依赖于实践经验的技艺,对于火情发展的判断、对救火策略的调整、团队的协作,依赖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消防事业,需要体力、经验、知识、意志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所以,对于消防队员来说,实践经验,甚至比体力、书面知识更为重要。
但现实是,我国的消防体系基于武警的现役制度,消防武警的服役期短则两年,即使转为士官也不过多延续几年,除非由战士提干,否则消防员难以职业化、终身化。这样一来,消防员的火场经验就缺乏必要的积累。
2011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对此就坦率地说:消防部队战士“服役就两年,第一年基本是新兵,进行训练、熟悉,第二年熟悉了,也有一些经验了,到年底复员回家了”。如此一来,冲杀在火场一线的,总是经验不足的新战士,所以新闻里不幸牺牲的消防战士往往是不满廿岁的娃娃脸。
反观很多实行了消防员职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香港—香港电影《救火英雄》里,任达华饰演的五十多岁的一线消防队员,那种经验丰富、举重若轻的职业范儿,让人们印象深刻。再以日本来说,职业消防队伍属于政府公务员,从社会上招募,考试合格后被送入消防学校进行9个月到1年的消防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各个消防署。而且消防员的平均收入比一般公务员高出大约12%,平均年龄是40.5岁。这样就实现了消防员的职业化、终身化,实现了“社会分工”,让部分优秀人士终身专注于消防事业。
此外,中国消防还有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即编制严重短缺。去年4月,武汉一名消防员抱着呼呼冒火的液化气瓶疾奔的照片让无数网民感动。但让公众吃惊的是,这位“抱火哥”竟是一名临时工—“合同制消防队员”,而且当月月底,他的合同就将到期。
中国城市迅速扩张,但包括警力、消防队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很多还是按户籍人口配置的,导致很多城市的消防员编制短缺,严重落后于现实需求,如此一来没有编制的“合同制消防员”应运而生。但这终究是权宜之计,对于合同制消防员个人、对于消防事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所以,解决之道还在于实现消防员的职业化,让好汉子们一辈子专注于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