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8-07 17:43作者:李一老师
2018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不走题,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解读尚未公布,以下是往年公布情况,仅供广大考生参考!
关键词的有机关联很关键
每年高考,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高考作文了,这是最能引起全民热议和参与的一道试题。昨日,我省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本报邀请了一名教师进行点评分析。你会选择用哪些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老师们一致认为,此次作文命题立意自由,有所创新,既熟悉又陌生,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思考吧。
2017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兼容大气,立意自由多元
■陈春蓉(泉州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今年高考作文题有几个命题特点:一是材料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社会热门关键词,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体现命题者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取向的期待。二是材料中的关键词范围很广,涉及国家政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领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得兼容大气。三是关键词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了更多的写作空间和可能性,比较接地气;考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关键词来写作,相对比较公平。四是材料提供了12个关键词供考生选择,审题相对比较容易,不易出现偏题离题现象。五是题目有明确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些都是限定的写作任务,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全国卷对写作任务明确要求的命题方向和形式。
从立意上来看,由于所选关键词的自由多元组合,立意角度比较自由,选择余地大。例如可以谈“一带一路”背景下对 “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思考,可以谈“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这些新兴科技成果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可以谈对“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等文化遗产的认知,也可以谈对“广场舞、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的思考,还可以从“大熊猫、空气污染”谈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而足,这些都体现了立意的开放性与多元性。在写作过程中,要求考生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大局观,看清所选关键词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挖掘关键词潜隐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充分体现思辨性和批判性,这样的文章才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力度。
切忌写成“拼盘式”作文
■骆汉忠(全国模范教师,惠安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2017年全国高考I卷作文题目,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创新,增加具体情境和对象意识,提升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第一,命题贴近学生生活,直击社会热点,紧扣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命题,充分发挥语文独特的积极导向功能。
第二,12个关键词涵盖了当今中国发展的多个方面,既有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的新经济形式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又有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华美食、长城、京剧等文化符号;既有体现中国由“世界加工厂”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高铁,又有涉及民生的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体现了现代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方面,学生写起来应该有切身体会,真情实感,有话可说。
第三,注意在开放和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点,增加明确的任务指令,有效防止宿构和套作,提升了作文区分度。一是限制选择的空间,要求学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二是增加了具体情景和对象,要求学生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所以必须注意写作视角的选择,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呈现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引导外国青年真正了解中国。
第四,要求学生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比如京剧与广场舞,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雅俗并存,新旧互补,共同构成中国文化新的文化形态等。学生如何选取关键词,使之形成清晰完整的逻辑链条,考量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合情合理、客观理性、平等交流,更考量着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因此,这道作文题也就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效度。
正确选取关键词是“技术活”